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因:
丹毒通常由A组链球菌引起,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
蜂窝织炎则可以由多种细菌引起,包括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通常也是通过皮肤破损侵入。
2.受影响的皮肤层次:
丹毒主要影响真皮浅层和皮下淋巴组织,其特征是边缘清晰的红斑。
蜂窝织炎影响更深的皮肤层次,包括真皮和皮下组织,病灶边界不清晰。
3.临床表现:
丹毒表现为突发的局部红肿热痛,伴随高热、寒战和全身不适。皮肤出现明显的红斑,边界清楚且略微隆起。
蜂窝织炎则表现为渐进性的局部红肿热痛,伴随类似的全身症状,但皮肤红斑边界模糊,并常有脓液或渗出物。
4.常见部位:
丹毒常见于面部、下肢,尤其是在皮肤破损部位如擦伤、手术切口等处。
蜂窝织炎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多见于下肢,小腿部位特别常见。
5.治疗方式:
丹毒通常通过抗生素如青霉素治疗,同时需要处理皮肤破损源头以预防复发。
蜂窝织炎除了抗生素治疗外,有时需要进行局部引流,以排除积聚的脓液。
尽管丹毒和蜂窝织炎的治疗方法相似,但准确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处理方案至关重要。不准确的自我诊断和延迟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或慢性溃疡。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