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因:
慢性炎症:长期的膀胱炎症可能导致膀胱粘膜的结构变化,从而形成白斑。
化学刺激:例如暴露于某些有害化学物质,如吸烟中的致癌物质,可能会增加发生膀胱粘膜白斑的风险。
感染:一些慢性尿路感染也可能引发膀胱粘膜白斑的形成。
2.临床表现:
排尿异常: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
尿液改变:偶尔可见血尿或尿液浑浊。
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在常规检查中无意间发现。
3.诊断:
膀胱镜检查:通过膀胱镜直接观察膀胱内壁,可以清楚地看到白色斑块。
活检:对斑块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尿液细胞学检查:检测尿液中的异常细胞,以帮助评估病情。
4.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且无恶性变征象者,可采取定期随访观察。
外科干预:必要时,通过电灼、激光等方式去除白斑。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物或其他药物控制相关症状。
5.预后及随访:
定期复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膀胱镜检查。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膀胱粘膜白斑的发生或复发。
膀胱粘膜白斑虽然不是确诊的癌症,但由于其具有潜在的恶变风险,需保持警惕并按医嘱定期复查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