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原因:
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天生血压较低,这与遗传因素有关。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降压药等,可能导致血压降低。
脱水:体内水分不足会减少血容量,从而导致血压下降。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等,会影响红细胞生成,进而影响血压。
内分泌问题: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血压降低。
心脏问题:心率过慢(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如心力衰竭)会导致血压下降。
感染:严重感染或败血症可导致血压急剧下降。
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暂时集中在下肢,导致瞬间血压下降。
2.危害:
头晕和晕厥:低血压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甚至晕厥,特别是在快速改变体位时。
疲劳和虚弱:持久的低血压会导致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出现疲劳和虚弱感。
视力模糊:低血压可能导致一过性视力模糊,由于眼部血供不足。
心脏问题:极低的血压可能引发心绞痛或其他心脏问题。
脑损伤风险增加:长期血压过低会影响大脑供血,增加脑损伤的风险。
休克:严重低血压可能导致休克,这是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需要立即治疗。
血压低虽然有时不一定会造成严重后果,但需要重视其潜在风险和相关症状。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就医,寻找和纠正潜在原因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