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脱水:人体缺乏足够的液体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低血压。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情况下。
2.心力衰竭: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流减慢,血压下降。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疲劳和水肿。
3.内分泌问题: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内分泌问题会影响体内激素平衡,导致低血压。
4.营养不良:长期摄入不足的维生素B12和叶酸会导致贫血,进而引发低血压。这种情况在老年人和长期素食者中较为常见。
5.药物副作用: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抗抑郁药和镇静剂等药物可能导致血压过低。尤其是在调节剂量或开始新疗程时,容易出现类似情况。
6.休克状态:由于严重感染、过敏反应、失血过多等原因导致器官供血不足,引起急性低血压。这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治疗。
7.神经性疾病:例如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病变等,会干扰自主神经系统对血管的调控,导致低血压。
低血压的处理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盲目用药或调整生活方式。若出现头晕、昏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确认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