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中药方剂:
补气摄血:如归脾汤,这类方剂主要用于气虚型崩漏,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乏力等。
养血止血:如四物汤加减,适用于血虚型崩漏,症状多见于面色萎黄、头晕目眩。
清热凉血:如清热固经汤,用于血热妄行型,症状有面红口干、尿黄便秘。
调肝理脾:如丹栀逍遥散,针对肝郁脾虚型,症状包括情绪波动、胸胁胀痛等。
2.针灸疗法:
常选穴位:三阴交、足三里、关元、气海等,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功效: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够畅通经络、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止血调经的效果。
3.饮食调理:
多食用富含铁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菠菜等,有助于补血。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等,以免加重症状。
中医治疗崩漏需根据患者具体病因和体质类型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应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