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气郁:主要由于长期精神压力或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胸胁胀痛、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等症状。肝主疏泄,其功能受阻,会影响全身气机的运转。
2.血郁:常因气郁日久,影响血液运行,或直接由情志不舒导致。表现为面色晦暗、舌质暗红或有瘀斑,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3.痰郁:情志因素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使水湿停聚化生痰浊,产生头晕、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
4.食郁:饮食不节或情志不舒引起脾胃运化失司,导致食滞胃肠。临床表现包括食欲不振、腹胀、嗳气反酸等。
5.湿郁:外感湿邪或内伤脾胃,湿邪困脾,使得水液代谢紊乱。患者常感到肢体沉重、头身困倦、小便不利等。
郁病的治疗以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为主,同时根据不同类型进行辩证施治,如活血化瘀、化痰祛湿、和胃消食等。调节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于防治郁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