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散瞳对视力度数的影响主要来自睫状肌的麻痹效应。散瞳药物使睫状肌放松,消除了调节作用,能够更准确地测量远视患者的静态屈光度。散瞳后的初期阶段(如3天内),睫状肌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状态,因此测得的度数可能偏高。
2.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散瞳药物在停用后3-7天内效果逐渐减弱,10天后睫状肌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这时测定的屈光状态接近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值,因此如果对比散瞳第3天与第10天的视力度数,有可能观察到一定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轻度远视患者。
3.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由于其睫状肌的调节能力较强,散瞳前的调节性远视可能被掩盖,散瞳后检测出的远视度数往往更高。而随着睫状肌逐步恢复,实际度数会趋于稳定。成人患者因调节能力较弱,散瞳前后度数变化相对较小。
4.部分使用长效散瞳药物的患者,其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可能超过10天。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到了第10天,睫状肌仍可能处于部分麻痹状态,导致最终测量结果依然具有一定误差。
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睫状肌功能恢复及屈光状态的稳定性,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矫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