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2025-08-2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病情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房水流出通道的功能障碍,导致眼内压升高,从而损害视神经。

1.正常情况下,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并通过小梁网和Schlemm管排出眼球。小梁网是一个复杂的过滤结构,其功能障碍会影响房水的流出。

2.随着年龄增长,小梁网的细胞数量减少,胶原和外细胞基质增多,使得房水流出受阻,更容易导致眼内压升高。

3.高眼压对视神经的轴突产生机械压迫和缺血效应,增加视神经头缺氧和营养供应不足的风险,导致逐渐的视神经纤维损伤。

4.遗传因素在发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小梁网功能或使眼内压力更容易升高。

5.各种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使用类固醇、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可能加速发病过程,导致眼压调节的失衡。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视神经损伤的累积,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失。定期检查眼压和视神经功能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