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排查感染可能: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长期使用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导管),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或菌血症。
需密切观察是否有局部红肿、触痛等感染表现,并进行血培养来明确病原体。
如果确诊为感染,通常需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情况下可能需更换血管通路。
2.检查透析设备和耗材:
血液透析器和管路的污染可能导致患者在透析中出现寒战、发热等反应。
应检查透析用水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以及透析器和其他耗材是否存在污染。
必要时可更换透析器械,以排除因设备问题引起的不良反应。
3.考虑透析反应性疾病:
在透析过程中,体温波动也可能与透析器材或药物过敏反应有关,如透析器相关性发热反应。
若怀疑此类反应,需要更换透析膜种类或调整透析用药,并关注患者全身状况的变化。
4.针对低血压或出汗的处理:
长时间透析可能造成液体过度移除,引发低血压,从而诱发患者出汗。
建议评估超滤量是否合理,并适当补充生理盐水以纠正低血容量。
5.考虑其他基础疾病:
若患者合并有其他炎症性疾病或免疫紊乱,也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
需要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影像学检查等,以除外潜在的基础病因。
需及时向医护人员汇报不适症状,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和透析参数,遵循医嘱完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