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观察和随访
对于婴幼儿的浅表性血管瘤(如草莓状血管瘤),若其体积较小且无明显功能或美观影响,可以采取定期观察。大多数浅表性血管瘤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会逐渐退化消失,约50%的血管瘤在5岁时完全消退,70%-90%在7岁时自然消退。
定期检查其生长趋势,避免忽视潜在的快速增生和并发症。
2.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口服普萘洛尔是目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主要药物,效果显著,可抑制血管瘤的生长并促进其退化。具体用药剂量和疗程需由医生根据病情调整,一般疗程为6-12个月。
局部外用药:适合较浅、面积较小的血管瘤,如涂抹噻吗洛尔,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但效果相对较慢。
皮质类固醇:部分严重病例可短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但因可能引发副作用,应用需谨慎。
3.激光治疗
对于浅表性毛细血管瘤或血管扩张型血管瘤,脉冲染料激光或其他类型激光可用于减少血管瘤的红色外观,同时降低复发风险。
激光治疗通常需要分次进行,每次间隔4周至8周效果更佳。
4.硬化剂注射
针对较深、体积较大的血管瘤,可采用硬化剂注射以促使血管收缩并纤维化。常用药物包括油性碘化物或聚桂醇。
硬化剂注射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术后监测局部反应十分关键。
5.手术切除
对于严重影响功能或美观、无法通过其他疗法缓解的血管瘤,可考虑手术切除。
手术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如术前结合硬化剂注射以减少术中出血,术后配合激光治疗改善外观。
6.新兴疗法
靶向治疗:如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针对特殊类型的复杂血管瘤,目前多处于研究阶段。
光动力疗法:利用光敏剂和特定波长的光照破坏病变血管。
治疗血管瘤时需关注其位置是否对眼睛、呼吸道等重要器官产生压迫,以及是否存在溃疡、出血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应听从专业医生建议,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方案,并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