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可能感染的类型:最常见的职业暴露相关感染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其中,乙型肝炎病毒通过针刺伤传播的概率最高,约为30%;丙型肝炎病毒次之,为0.5%-2%;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概率相对较低,约为0.3%。
2.影响感染风险的因素:
患者病原阳性状态:若患者并未携带上述病原体,则感染的风险为零。
血液接触量:如果针头上没有肉眼可见血迹,则感染风险显著降低。
损伤深度:浅表划伤导致感染的可能性低,但深刺入皮肤尤其是有明显出血时,风险会增加。
暴露后的及时处理: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清洗伤口、消毒,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
3.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已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且体内抗体滴度合格者,因针刺伤感染乙型肝炎的风险极低。
标准化操作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针刺伤发生,例如使用一次性针具、注意控制力度和角度等。
如不慎发生此类意外,建议立即挤压伤口排除污染物,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伤口,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并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评估是否需要暴露后预防治疗,如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或抗病毒药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