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评估体温和症状严重性
持续高烧(体温≥39℃)可能提示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肠炎、细菌感染等。
若恶心和呕吐频繁,需警惕脱水风险。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嘴唇干燥、小便减少或头晕等脱水表现。
腹痛程度若为剧烈且固定部位如右下腹(可能提示阑尾炎)或上腹部(可能为胆囊炎),应及时就医。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轻度症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溶液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避免直接饮用大量清水,以免引起低钠血症;少量多次补水效果更佳。
3.合理使用退热药物
如果体温超过38.5℃并伴有明显不适,可以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
注意遵循药物说明书剂量,不建议过度依赖退热药缓解体温。
4.饮食调整
暂时避免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建议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白粥、蒸蛋等。
恶心症状明显时,可尝试小口饮用温开水或姜汁,有助于缓解胃肠道不适。
5.就医指征
症状超过48小时仍未缓解,尤其是伴随血便、尿量显著减少或皮肤黄染等表现。
腹痛迅速加重,或伴有明显反跳痛和肌紧张时,可能提示急性腹部疾病。
呕吐内容呈现咖啡色或伴随胆汁,提示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
发热、恶心、呕吐和腹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综合表现。及时区分病情轻重,适当居家护理或尽早就医,能够防止症状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