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降血压药物: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通过促进钠和水分排出,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作用于心脏,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达到降压效果。
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导致血管扩张和降压。
ACE抑制剂:如赖诺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收缩,降低血压。
2.改善高血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
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并能适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胆汁酸螯合剂:如考来烯胺,通过结合胆汁酸使其从消化系统中排出,间接降低胆固醇。
3.降低血糖药物: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减少肝脏葡萄糖产生,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通过延缓GLP-1的降解,提高胰岛素分泌。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增加肾脏葡萄糖排泄,降低血糖。
这些药物在使用时需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选择和调整。患者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