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容易变成黄曲霉菌毒素致癌物

2025-04-2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病情分析:黄曲霉菌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致癌性。以下几类食物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受到黄曲霉菌污染,从而生成黄曲霉菌毒素:

1.谷物:包括玉米、小麦、大米等。这些粮食作物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容易发霉,滋生黄曲霉菌。据统计,在适宜的储存条件下,超过10%的谷物样本可能会受到污染。

2.坚果:特别是花生和开心果。在全球范围内调查中,花生的黄曲霉菌污染率通常可以达到5%到30%。

3.豆类:如大豆和其他豆类作物。当储存不当时,这些豆类也面临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风险。

4.油料种子和植物油:例如葵花籽和棉籽油。在多项研究中,未妥善储存的油料种子的黄曲霉菌毒素含量检出率可达20%以上。

5.乳制品:虽然相对较少,但牛奶及其产品也可能通过饲料链间接受到污染。某些地区调查显示,乳品中的黄曲霉菌毒素检测率在0.5%到2%之间。

6.干果和香料:由于其储存时间长,又常暴露于空气中,易受污染。部分调查中,香料的污染率可能高达8%。

为了减少黄曲霉菌毒素的危害,需要采取良好的农业和储存实践,如保持低湿度环境,定期检查存储食品的质量。食品加工过程中适当的去毒措施同样重要,以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