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理特点:低分化瘤的细胞分化程度极差,细胞形态异常显著,增殖活跃性高,易发生远处转移。这类肿瘤通常伴随较高的侵袭性和不良的临床预后。
2.诊断方式: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磁共振成像以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用于评估病变范围和转移情况。CA19-9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辅助诊断和监测疗效,但特异性较低。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可通过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得组织样本。
3.治疗原则:
手术:对于局限性病变,应尽早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远端胰腺切除术。但由于低分化瘤通常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仅20%左右的患者具备手术机会。
化疗:对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吉西他滨联合其他药物(如紫杉醇或奥沙利铂)是常用方案,可以延长生存时间。
放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用于减轻症状或控制局部复发。
4.预后因素:低分化瘤的五年生存率低于5%,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病理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围手术期管理质量等。
治疗依赖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多学科协调管理。需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可能的副作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