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观察早期症状
大便习惯的改变:如果持续出现腹泻、便秘或大便形状变细,并且持续超过4周,应引起警惕。
便血:粪便中混有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可能是肠癌征兆,但需排除痔疮等其它原因。
不明原因的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可能与肿瘤导致的慢性失血有关。
2.注意全身症状
长期乏力和疲倦:常提示身体可能存在疾病消耗。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短时间内明显减轻体重应高度关注。
腹部不适:如持续性腹胀、腹痛或隐痛,可能与肠道病变相关。
3.评估高危因素
年龄:50岁以上人群是发病高峰,应更注重筛查。
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肠癌患者者风险增高。
炎症性肠病: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者属于高危人群。
4.医学筛查手段
粪便潜血试验:检测粪便中是否含有微量血液,是一种简单的初筛方法。
肠镜检查:直观观察肠道是否存在息肉或肿瘤,是确诊的“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可用于辅助明确肿瘤的位置和病变范围。
若出现上述症状或具备高危因素,应尽快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