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肠癌引起少量便血的机制:肿瘤在肠道内生长时可能损伤黏膜或引起局部炎症,从而导致小血管破裂,形成少量出血。这种出血通常与粪便混合,颜色可能偏暗红或鲜红。
2.出血量的特点:肠癌导致的血液往往较少,但症状具有间歇性。一些患者可能仅在某次排便时发现血迹,而有时并无明显异常。长期少量失血可能引发慢性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
3.位置对出血表现的影响:
如果是直肠或左半结肠的癌变,血液可能更鲜红且附着于粪便表面。
如果是右半结肠的病变,血液可能和粪便充分混合,呈暗红色甚至不易察觉。
4.与其他疾病的区别:不是所有便血都意味着肠癌。例如痔疮、肛裂等也可导致便血,但多伴随其他特征,如疼痛、血液鲜红且不与粪便混合。
5.合并症状:肠癌患者除了便血外,可能还会出现大便形态改变(如变细)、排便习惯异常、腹痛、体重下降等。如果便血与这些症状同时存在,应高度警惕。
任何便血症状,无论血量多少,都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或有家族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