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调节
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会通过大脑皮层影响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是控制食欲的重要中枢,当情绪紊乱时,下丘脑可能释放异常信号,导致饥饿感减弱甚至完全丧失。
2.应激反应中的肾上腺素作用
情绪不佳时,人体会进入一种“应激状态”,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这些激素可以抑制胃液分泌,并减少胃肠道平滑肌的活动,从而削弱食欲。
3.5-羟色胺(血清素)水平波动
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和食欲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情绪不佳常伴随着血清素水平降低,这既可能引发心情低落,也能直接影响食欲的调节。
4.消化系统的连带反应
负面情绪可能直接影响胃肠道功能,例如导致胃酸分泌不足或胃肠蠕动异常。这种状态会让人感到恶心、腹胀或无饥饿感,进一步加重食欲不振。
5.行为模式的改变
情绪低落可能导致生活作息紊乱,如饮食时间不规律或暴饮暴食。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也会抑制正常的饥饿信号。
避免情绪波动对食欲的负面影响,可以尝试通过心理疏导、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方式来改善。同时,应警惕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带来的营养不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