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钟紊乱
人体内的生物钟通过调节褪黑素分泌来控制睡眠周期。如果生活作息不规律,例如熬夜或长时间倒时差,会导致生物钟紊乱,使人在凌晨时分无法维持深度睡眠。
2.心理和情绪问题
长期的焦虑、抑郁或压力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导致浅睡眠或早醒现象。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中约有60%-90%存在睡眠障碍,其中早醒是典型表现之一。
3.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深睡眠阶段逐渐减少,容易出现早醒的情况。这与大脑中褪黑素水平的下降有关。4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30%-50%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下降。
4.身体健康问题
某些疾病可能诱发这一现象。例如: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可导致神经兴奋过度,从而影响连续睡眠。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夜间反复暂停呼吸会使人突然醒来。
疼痛类疾病:如关节炎或其他慢性疼痛问题,会造成频繁觉醒。
5.药物或饮食刺激
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或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和激素类药物,可能干扰睡眠结构,降低整夜睡眠的稳定性。
6.外界环境影响
不良的睡眠环境,如灯光、噪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成为早醒的诱因。
7.血糖波动
夜间若血糖过低,大脑会释放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引发醒来反应。这在患有糖尿病或不良饮食习惯人群中较为常见。
正常的睡眠规律对健康至关重要,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例如,调节作息、改善睡眠环境以及避免情绪过度紧张等。如上述调整无效且症状持续,建议就医进行专业评估,以排查更深层次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