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疏导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心理疏导所需的时间不同。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在10~20次会谈后常见初步效果,而精神分析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达到数月甚至数年。
2.问题的严重程度:轻度压力或情绪问题可能在几次会谈后感受到改善。中重度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或焦虑症,需要更长时间进行干预。
3.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患者主动参与、配合治疗师建议,并尝试将讨论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会显著缩短见效时间。
4.疏导频率:每周至少一次的心理疏导是较为常见的频率,连续规律的治疗更容易实现良好的疗效。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可能延缓进展。
5.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及时建立信任和融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
心理疏导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耐心等待并持续投入。在此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沟通态度和坚持治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