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因素:
基因遗传:若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男性患病风险会提高。这与某些基因变异和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的功能失调有关。
荷尔蒙变化:睾酮水平异常可能影响大脑情绪调节机制,长期低水平睾酮可能增加抑郁症风险。
脑部结构和功能:一些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在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部位存在活动异常,这可能影响情绪控制和判断力。
2.心理因素:
性格特质:性格较内向或过分追求完美的男性更容易感到压力,也更倾向于出现消极思维模式。
长期压力:工作失败、经济困难或学业压力等,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缓解,会导致挫败感和无助感,进而触发抑郁症状。
认知偏差:对负面事件的关注度过高,或是习惯将问题归因于自身缺陷,可能让个体陷入持续的自责或羞耻感。
3.社会因素:
社会角色压力:传统观念要求男性承担主要经济责任,并始终表现出坚强和独立的形象,这可能形成心理负担,甚至阻碍其寻求帮助。
人际关系问题:婚姻矛盾、家庭冲突或缺乏支持性社交网络都可能导致孤独感和情绪低落。
创伤经历:童年时期的虐待、校园欺凌或成年后的重大创伤事件都会显著增加抑郁症患病概率。
男性抑郁症的表现有时不典型,可能通过愤怒、易激惹、失眠或药物依赖等形式体现,易被忽视,应引起足够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