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观察磕碰部位:
查看是否有肿胀、青紫或出血。轻微的红肿可以通过冷敷减轻,其时间一般为每次10-15分钟,每隔2小时一次。
注意是否有凹陷或异常形状,这可能提示骨折或其他严重损伤。
2.监测全身表现:
如果婴儿在磕碰后较长时间哭闹不止、嗜睡、烦躁,可能存在脑部受损风险。
留意是否有呕吐行为,尤其是持续性呕吐,这可能与颅内压升高有关。
观察双眼是否对称、有无眼球活动异常或瞳孔大小差异,这些现象可能提示神经系统问题。
3.判断意识状态:
若婴儿在磕碰后短时间内失去意识,即使清醒,也需要警惕脑震荡或更严重的颅脑损伤。
如无意识丧失,但行为异常,例如动作迟缓或反应变差,也需密切注意。
4.评价后续症状:
磕碰后数小时甚至24小时内,仍需留心是否出现发热、抽搐或其他异常情况。
若仅是局部肿胀且婴儿精神状态良好,可继续观察,不必过于担忧。
5.及时就医情形:
出现上述任何神经学异常表现、伤口较深无法自行止血、怀疑骨折或颅内损伤时,应尽快带至正规医院接受详细检查,如影像学评估。
太阳穴部位因临近颅骨薄弱区域,其受伤需特别谨慎,建议在观察期间保持安静环境,避免进一步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