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供给心脏血液,当其出现狭窄或阻塞时,会导致心肌缺血。尽管30岁的女性较少发生冠心病,但不良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等因素会增加风险。
2.心脏瓣膜病变:如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可能导致心脏泵血障碍及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肌缺血。
3.心肌病:特发性或继发性心肌病,包括肥厚型、扩张型或限制型心肌病,可影响心肌功能,导致血液供应不充分,引发心肌缺血。
4.贫血:严重贫血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使得负责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进而减少心肌供氧量,导致心肌缺血。
5.其他因素:如长时间剧烈运动、情绪应激过大、结缔组织病以及炎症性疾病等,也可能引起心肌暂时性缺血。
正确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患者病史及进一步检查,如心脏超声、CT血管造影等。建议进行全方位评估以排除或确诊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