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短赤是什么意思

2024-10-2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小便短赤是中医中的一种病症描述,通常指的是尿液量少且颜色发红。这种症状往往提示体内存在热邪或湿热的情况。

1.小便短:即尿液量少,具体表现为每次排尿量较平时明显减少。在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尿量约为1500-2000毫升,但若出现小便短,则可能每日尿量少于500毫升。此症状常见于体内津液不足、身体脱水或者肾功能受损等情况。

2.小便赤:即尿液呈现红色或深黄色,严重者甚至出现血尿。正常的尿液颜色应为淡黄色,若出现显著的颜色变化,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结石或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所致。中医认为,小便赤多与体内湿热有关,尤其是膀胱湿热和肾阴不足。

3.伴随症状:出现小便短赤时,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口干舌燥、喉咙痛、腹部胀痛、腰膝酸软、尿频尿急等。这些症状可以进一步帮助判断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4.常见原因:

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炎症:如前列腺炎、女性生殖系统感染。

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

中医热证:如湿热下注、心火亢盛等。

对于小便短赤的患者,首先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病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是由感染引起,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若为结石,则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或手术进行处理;若为中医热证,可采用清热利湿中药进行调理。

小便短赤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症状,不能忽视。及早发现并治疗,有助于防止病情恶化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