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理机制: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得内部的髓核物质向外突出,压迫到周围的神经组织。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由一个坚韧的纤维环包围内部的胶状髓核,起到缓冲压力和减震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磨损、外伤或其他因素影响下,纤维环可能破裂,髓核物质就会外突。
2.症状表现:
疼痛:通常位于腰部,并可能放射至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脚部。
麻木和刺痛:受压的神经根区域可能出现感觉异常。
肌肉无力:严重时可能导致下肢肌肉无力或瘫痪。
其他症状:如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等,这些情况较为少见,但若出现需立即治疗。
3.诱发因素:
长期的体力劳动或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弯腰、久坐等。
外伤,如意外跌倒或运动损伤。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突出。
遗传因素:某些家族可能有腰椎间盘突出高发的倾向。
4.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检查,包括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评估。
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可以明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5.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牵引治疗等。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早期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于控制病情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定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和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