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病因不同:
脾湿主要由外感湿邪或饮食不节导致。外界环境潮湿或过多食用生冷、甜腻食物会增加体内湿气,使脾胃受困。
脾虚通常与体质较弱、长期饮食不调或慢性疾病有关,长期劳累或情绪波动也可导致脾虚。
2.症状表现不同:
脾湿常表现为身体沉重、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烂、不成形;舌苔白腻或厚腻,脉象濡缓。
脾虚则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容易疲倦、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脉象虚弱。
3.治疗原则不同:
脾湿的治疗重点在于祛湿健脾,可以使用燥湿、利湿的药物,如薏苡仁、茯苓、白术等。
脾虚的治疗则侧重于补益脾气,常用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补脾益气的药材。
4.饮食调理不同:
对于脾湿,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多吃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红豆、薏米、山药等。
对于脾虚,则应选择温补性质的食物,如大枣、莲子、糯米、南瓜等,有助于补脾养胃。
由此可见,脾湿和脾虚虽然都有涉及脾,但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各有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