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中药调理:中药方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常用的中药包括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等。这些药物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放疗、化疗后的副作用。如有湿热内阻、气滞血瘀者,可选择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的药物,如蒲公英、丹参等。
2.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疼痛和手术后的不适。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气海、关元等。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2-3次,疗程一般为4-6周。
3.气功:气功是一种通过呼吸调节、动作和意念的配合,达到调节身体状态的方法。常见的气功形式有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增强体质,改善心态。每天练习30分钟到1小时,可根据个人体力状况逐渐增加时间和强度。
4.饮食调整:饮食调理在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如胡萝卜、菠菜、苹果等;蛋白质可选择鱼类、豆制品;避免高脂、高糖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体内代谢平衡。同时,根据中医理论,适量进食红枣、枸杞、山药等补气养血的食品,有助于增强体质。
中医康复方法强调整体调理,与现代医学相辅相成,有助于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康复过程中,应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