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临床体检:
新出生婴儿:初步通过外观检查即可发现,下背部会有明显的肿块或突起。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判断脊髓功能是否受损,包括下肢运动和感觉功能。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检查:对新生儿尤其有用,能够显示脊髓及周围结构的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脊膜膨出的金标准,能详细显示脊髓、脊柱及相关结构的细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用于评估骨骼异常,但辐射较大,一般不作为首选。
3.实验室检查:
羊水检查:孕期可以通过羊水中α-胎蛋白(AFP)水平升高来提示胎儿可能存在脊膜膨出。
血清筛查:孕妇血清中AFP水平异常升高也可以提示该病风险,需进一步确诊。
早期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在怀孕期间,通过产前检查发现胎儿出现脊膜膨出的风险,可考虑进一步检查和适当的孕期管理。出生后,若发现有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