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胆汁成分异常:
胆色素结石主要由未结合胆红素组成,未结合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产物。在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在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经胆道排出。而当这种过程受阻时,未结合胆红素会增加,从而易于形成结晶。
2.感染:
胆道系统的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这种酶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使其浓度增高,促进结石形成。
寄生虫感染,特别是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也可以导致胆汁淤积和炎症反应,增加胆色素结石的风险。
3.肝功能障碍:
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可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运转,导致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增加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机会。
一些遗传性疾病,如Gilbert综合征,也可能导致间接胆红素升高,从而增加胆色素结石的风险。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会使胆色素结石在胆囊或胆管内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