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一般来说,阴虚内热症状包括:五心烦热(手足心和胸口发热)、盗汗、潮热、口干舌燥、易怒等。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艾灸穴位和方法建议:
常用穴位
1.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2.气海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3.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4.肾俞穴(位于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高点与脚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艾灸方法
1.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后,对准上述穴位悬空灸,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宜,不要灼伤皮肤。
2.艾炷灸:将小艾炷放置在穴位上,用隔物的方法(如姜片、大蒜片等)进行灸疗,但此方法需要专业指导。
注意事项
1.时间选择:艾灸最好在饭后一小时进行,避免饭前、空腹或过饱时操作。
2.环境要求:艾灸时应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疗程安排: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艾灸疗程可以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每疗程为7-10天,休息几天后可再继续。
4.观察反应:艾灸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如头晕、恶心等,应立即停止,并咨询专业医生。
阴虚内热属于较为复杂的体质问题,单靠艾灸可能无法完全调理,需要结合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其他中医疗法。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对改善阴虚内热也非常重要。如有严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