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中枢性面瘫多由于脑部病变引起,常见原因包括脑卒中、脑肿瘤、脑外伤等。此类面瘫通常表现为口角歪斜,但不影响额部和眼部肌肉的活动。
周围性面瘫则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最常见的类型是贝尔面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耳部感染、中耳炎、面部外伤、糖尿病、莱姆病、暴露于寒冷环境等。此类面瘫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无力,眼睑无法闭合,口角下垂。
治疗面瘫的方法根据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中枢性面瘫,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如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治疗脑卒中或脑肿瘤。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可以减轻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适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
2、理疗:面部按摩、针灸、热敷等理疗方法有助于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3、保护眼睛:由于面瘫患者眼睑闭合不全,容易引起角膜干燥和感染,需使用人工泪液、眼药膏等保护眼睛。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面神经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或神经移植。
5、康复训练:包括面部表情肌肉的功能训练,如吹气、吹口哨、鼓腮等动作,帮助恢复面部肌肉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