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用于治疗失眠,通过改变负面思想和行为模式来改善睡眠质量。研究表明,70-80%的患者在接受CBT后,有显著的睡眠改善。
放松训练:例如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和深呼吸技术,能够帮助缓解焦虑,促进入睡。
正念冥想:有助于清除杂念,集中注意力,减少焦躁情绪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2.药物治疗
褪黑素:一种调节睡眠周期的激素,在短期内使用效果显著。但长期依赖可能导致自然激素分泌紊乱。
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例如劳拉西泮等,适用于因焦虑或抑郁引起的失眠,但需遵医嘱使用,避免成瘾风险。
非苯二氮䓬类睡眠药物:如唑吡坦,可帮助快速入睡,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
3.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可以帮助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建议每天保证7-9小时的睡眠。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特别是在下午和晚上,避免刺激神经系统,影响睡眠质量。研究显示,咖啡因的半衰期约为5-6小时,即使白天摄入也可能影响夜间睡眠。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凉爽和舒适,避免强光和噪音干扰。建议将室温保持在18-22摄氏度之间。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临睡前一小时,应减少蓝光暴露,可以阅读纸质书籍或进行轻微的放松活动。
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有助于有效缓解入睡困难和大脑胡思乱想的问题。在实施任何方法之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