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饥饿感是一种生理信号,它提示身体需要能量补充。过度依赖饥饿感来控制饮食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关键营养素。如果身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可能损害新陈代谢功能,降低基础代谢率,使减肥过程更困难。
2.长时间饥饿可能引发暴饮暴食倾向。研究显示,当人体经历较长时间的饥饿后,大脑会对高热量食物产生更强烈的渴望,容易摄入过多脂肪和糖分,最终导致体重增加。
3.饥饿感不能完全代表能量需求。在某些情况下,如情绪波动、压力或睡眠不足,饥饿感可能与真正的能量需求不符。这种“假性饥饿”如果被误解为实际需要,可能导致不必要的饮食行为。
4.过度追求饥饿感可能干扰荷尔蒙平衡。例如,持续饥饿会导致瘦素水平下降和饥饿激素(如胃泌素)上升,这种荷尔蒙变化可能破坏身体内的能量调节机制,使其进入储存脂肪的状态而非消耗脂肪的模式。
采用科学的减肥策略更有助于实现目标,应注重合理的饮食搭配、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而非一味追求饥饿感作为减肥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