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营造适宜的睡眠条件
温度:保持室温在20-22摄氏度,避免过冷或过热。
光线:夜晚可以使用柔和的小夜灯,白天尽量利用自然光线,以帮助区分昼夜。
噪音:利用白噪音,如电扇声、轻柔音乐,可以模拟子宫内环境,提供安抚效果。
2.建立固定的睡前程序
时间:尽量在固定时间安排睡觉,逐步培养生物钟。
步骤:可以包括洗澡、换尿布、喂奶、放松按摩等操作,有助于宝宝形成条件反射。
时长:整个过程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20-30分钟内,避免刺激宝宝情绪。
3.使用安抚方式
包裹:用襁褓包裹宝宝可以模仿子宫内的安全感,但注意不要包裹太紧。
摇晃:以平缓的节奏抱着宝宝轻轻摇晃,这能让其产生放松感。
吸吮:给宝宝安抚奶嘴或让其吮吸手指,也是一种有效的安抚方式。
4.调整喂养与睡眠关系
喂奶:确保宝宝睡前已吃饱,同时避免临睡前大量进食,以免影响消化。
打嗝:喂奶后要协助宝宝打嗝,减少因胀气导致的不适感。
5.观察并响应疲劳信号
表现:如揉眼睛、哈欠频繁、活动减少等,表明宝宝已出现困倦迹象。
应对:在宝宝刚显露疲惫时开始哄睡,不要等到哭闹时才安抚,避免增加入睡难度。
每个新生儿的需求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