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评估患者情况:在决定使用导管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病史、体征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认肠梗阻的性质和位置。
2.准备器械和环境:确保导管套件和相关器械的无菌性,并在合适的医疗环境下进行操作。这包括合适位置、照明和可应急处理突发状况的准备。
3.插入导管:将润滑后的导管通过肛门轻柔地插入直肠,然后进一步推进至肠道梗阻部位。在插入过程中需格外小心以避免肠壁损伤或穿孔。
4.减压和引流:通过导管可以实现肠道气体和积液的排出,从而减轻腹胀和疼痛。此过程须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定期监测生命体征。
5.持续监控和调整治疗方案:在导管使用期间,应持续监控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生命体征。如果症状未改善或出现恶化迹象,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并考虑外科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
6.导管拔除:一旦肠道梗阻得到有效缓解,并且患者腹部症状显著好转,便可考虑逐步拔除导管。在拔除后,继续密切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肠梗阻的处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该方法虽然简单但仍存在风险,如感染、肠道损伤等,故应慎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