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发病原因:
直肠炎:主要由细菌、病毒感染,或像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样的炎症性肠病引起。其他因素包括饮食不当、药物反应等。
直肠癌:通常与遗传因素、长期高脂低纤饮食、吸烟、酗酒以及慢性肠道炎症相关。某些良性息肉也有可能发展为癌症。
2.症状表现:
直肠炎:主要症状包括腹泻、便血、腹痛、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等,有时伴有发热。
直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形状改变、下腹部疼痛、体重减轻和贫血等症状。
3.诊断方式:
直肠炎:可以通过粪便检查、血液检测、内镜检查(如结肠镜)来诊断,以排除感染和炎症。
直肠癌:常用筛查方法包括直肠指检、粪便潜血试验、内镜检查(如结肠镜),必要时进行活检确诊。
4.治疗方案:
直肠炎: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可能包括抗生素、抗炎药、止痛药以及益生菌等。
直肠癌:治疗方式视分期而定,可能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
虽然直肠炎与直肠癌在症状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