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颅骨的自然解剖结构:太阳穴区域对应的是颞骨的位置,这一部位的骨骼本身较薄且略微向内弯曲,这是颅骨正常的解剖特征之一。部分个体由于遗传原因,天生颞骨区域更加凹陷,同时两侧颧骨相对突出,加重了视觉上的反差。
2.年龄相关变化:随着年龄增长,面部脂肪垫逐渐减少,皮下组织萎缩,尤其是太阳穴区域的脂肪容量下降,使其更加显得凹陷。骨密度随年龄降低也会引发局部骨组织的形态改变。
3.体质过于消瘦:全身脂肪比例较低的人群,太阳穴周围的脂肪储备更为稀少,从而突显骨骼轮廓。这种情况在极度瘦弱或快速减重后尤其明显。
4.咬合问题或肌肉不平衡:咀嚼功能异常或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可导致颞肌发育不对称,进而出现太阳穴区域的不规则凹陷。
5.先天或病理性颅骨发育异常:某些少见的病理情况,例如颅缝早闭或营养不良状态,可引起颅骨形状的异常,导致局部凸起或凹陷的表现。
6.外伤或医美干预:颅骨外伤或太阳穴部位的手术与医美填充失败,也可能造成此类外观改变。
这种现象多数情况下属于自然生理差异。如果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视力障碍或咀嚼困难,则需要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