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评估和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寻找全身感染的迹象。通过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帮助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2.影像学检查:进行腹部CT扫描或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脓肿形成、吻合口瘘或其他并发症,并确定脓液积聚的位置及范围。
3.引流措施:如果影像学检查确认有脓肿,应考虑通过超声或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引流术,以减少感染负担。同时,确保现有引流管通畅,必要时调整或更换引流管位置。
4.抗生素治疗:在获得脓液的微生物培养结果之前,通常会给予广谱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治疗。一旦培养结果明确,应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方案。
5.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以促进愈合,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烧、镇痛等措施。
6.外科干预:如果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或情况进一步恶化,可能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探查,修复吻合口瘘或清除感染源。
在处理过程中,应与专业医师团队密切合作,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方案,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