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感冒发烧本身会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发烧时,人体的体温设定点升高,造成寒战和发冷感。但随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身体通过出汗来散热,这是机体自我调节的一部分。
2.一些常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降低体温。这一过程中,药物促进了外周血管扩张和汗腺分泌,从而增加汗液排出,以帮助体温下降。
3.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也是一个因素。身体在与病毒斗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当免疫系统逐步控制感染时,这些炎性介质水平下降,同样可能导致出汗现象。
4.夜晚环境温度和盖被厚度也会影响这一过程。如果睡眠时保暖过度,可能进一步引发体表出汗。
5.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也需要考虑。一些人对药物的代谢速度较快,可能出现更明显的降温和出汗反应,而另一些人则相对较慢。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出汗量异常增多或伴随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以排除潜在问题,不宜自行调整用药或忽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