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节律的影响
人体的生物钟会在下午两点到六点之间进入一个低谷期,此时警觉性和精力会有所下降。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以通过安排适当的活动来缓解,如短暂散步或做一些轻度运动以激活身体。
2.午餐后的血糖波动
高碳水化合物或高糖分的午餐会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并在之后迅速下降,引发疲惫感。建议午餐搭配高纤维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质(如鱼类、鸡肉、豆制品),减少简单糖类摄入,从而稳定血糖水平。
3.睡眠不足或质量不佳
夜间睡眠时间不足或深度睡眠比例偏低都会导致下午出现困倦状态。成年人通常需要7至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确保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同时睡前远离电子屏幕,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4.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使体能下降,导致更容易感到疲惫。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精力水平。
5.液体摄入不足
轻微脱水会降低专注力并引起疲劳。每天饮用1.5至2升水,特别是在感到疲惫时,可适量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
6.短暂午休
20分钟左右的午休能够显著恢复精神状态,但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晚间睡眠。午休时间应尽量安排在中午十二点至一点之间,不宜过晚。
通过优化饮食结构、规律作息、改善运动习惯以及合理安排午休,可显著减轻下午四五点的困倦和疲惫感,提高日间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