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测是否患有心理疾病

2025-04-0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可以通过观察自身情绪、行为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但最终确诊需要专业机构的评估。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指标:

1.情绪方面

情绪长期低落:连续两周以上感到极度悲伤、空虚或绝望。

兴趣丧失:对以往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甚至无法获得任何愉悦感。

焦虑过度: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担忧、恐惧,且难以控制。

2.认知方面

注意力减退:很难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常常忘事。

自我评价较低:总觉得自己无能或没有价值,经常有负罪感。

思维异常:出现不合理的联想、妄想,或者听见不存在的声音。

3.行为方面

睡眠异常:长期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

饮食改变:体重明显增加或减少,伴随进食习惯的显著变化。

活动水平改变:变得极度迟缓、不愿与人接触,或表现出异常的活跃和冲动行为。

4.生理方面

不明原因的疲劳:即使没有进行体力劳动,也感觉精力枯竭。

身体不适:频繁出现头痛、胃肠道不适等,但医学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性功能下降:包括性欲下降或勃起障碍等相关症状。

5.社会功能受损

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无法完成日常任务,注意力分散。

人际关系恶化:对家人、朋友失去兴趣,经常发脾气或主动疏远他人。

经济问题:因冲动消费或无力管理财务导致严重经济困扰。

如果这些表现持续时间较长(如两周或以上),并对个人正常生活产生显著影响,应及时咨询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评估和干预。拖延治疗可能会导致问题加重,例如抑郁症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重度抑郁或自杀风险增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