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钟的作用:人体内有一个叫做昼夜节律的系统,它受大脑下丘脑中的视交叉上核调控,主要依赖外界光线和黑暗的变化进行调节。晚上9点后褪黑素开始分泌,帮助身体进入准备休眠的状态。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再入睡,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和身体恢复。
2.深度睡眠阶段:晚上10点至凌晨2点是深度睡眠的高峰期,此时身体完成修复、免疫系统增强以及记忆的巩固等重要任务。从12点才开始入睡,可能错过部分深度睡眠的最佳时间,导致第二天精神状态受到一定影响。
3.睡眠总时长:成年人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8小时的睡眠时长通常可以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虽然12点到8点的睡眠能达到8小时,但因入睡时间偏晚,可能对长期健康产生隐性影响,如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和代谢问题的风险。
4.个体差异:部分人属于“夜猫型”体质,熬夜后的恢复能力较强,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期晚睡对健康没有负面作用。同样,也有些人即使睡够8小时,但如果入睡时间晚,会感觉醒来后疲惫不堪。
尽量将入睡时间提前到晚上10点左右,保持规律作息能最大程度促进健康,减少潜在的生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