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秽语综合症

2025-03-2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神经精神发育障碍,以儿童期或青少年早期起病的多发性运动抽动和至少一种声音抽动为特征。有些患者伴随不自主的秽语表现,但并非所有病例都出现。

1.抽动症状表现:抽动分为运动抽动和声音抽动。

运动抽动可能包括眨眼、点头、面部扭曲等简单动作,或者涉及复杂动作如跳跃、旋转等。

声音抽动表现为清嗓子、咳嗽声、吸鼻声等简单声音,也可能包括重复他人语言或者脏话(秽语)。

2.发病率与年龄:该病较为常见,儿童中患病率约为0.3%到1%。通常在4至6岁的儿童中首次出现,12岁左右症状达到高峰,多数患者在成年后会缓解甚至消失。

3.病因机制: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如多巴胺系统过度活跃)、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一些研究发现,有家族史的患者患病风险更高。脑部异常活动也可能导致症状。

4.诊断标准:根据国际诊断分类标准,需满足以下条件:

存在两个或以上运动抽动及至少一个声音抽动;

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年;

首次出现症状年龄小于18岁;

非由药物、其他医疗或精神疾病引起。

5.治疗方法:治疗需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调整。

轻度患者可通过心理疏导或行为疗法改善,如习惯逆转训练。

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阿立哌唑)或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如可乐定)。

如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强迫症,需联合治疗。

该病通常不会影响智力水平,但容易对社会交往和情绪造成负面影响,需密切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