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评估症状严重性
如果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思维紊乱、行为异常,或自残、自杀倾向,应立即联系心理医生或拨打紧急救助电话。
如果轻微焦虑、抑郁或注意力下降,可以通过简单的自我调节方法,如放松训练或运动,尝试改善状态。
2.寻求专业帮助
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专业诊断和治疗方案。常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正念疗法)。
在某些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确保患者及周围人员安全。
3.建立日常管理策略
规律作息:维持稳定的睡眠时间,每晚保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恢复精神功能。
健康饮食:合理搭配膳食,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维生素B群、镁等营养素的食物,这些成分可能对情绪改善有帮助。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显著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4.重视社交支持
家人朋友的理解与陪伴对情绪恢复起到积极作用。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并避免批评或指责。
若条件允许,可加入心理互助小组,与相似经历的人交流经验。
5.避免不良习惯
杜绝使用酒精、毒品或其他成瘾性物质,这些会加重情绪问题。
减少过多的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尤其是睡前避免长时间接触屏幕,保护大脑休息。
6.学习基础应对技能
掌握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方式,有利于控制急性的情绪失控情况。
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记录诱发因素,找到潜在的压力来源并尝试解决。
精神状态不正常需要高度关注,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更严重的问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