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重点
乙肝抗病毒治疗通常使用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其核心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损伤风险以及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这类药物需要长期坚持服用,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和病毒量。
2.白术、茯苓和枳实的作用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可改善脾胃虚弱等问题。
茯苓主要用于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常见于水肿、消化不良等症状的辅助治疗。
枳实则有行气消积、化痰除胀的作用,对胃肠道积滞和气滞导致的不适有一定缓解作用。
3.潜在注意点
中药的复杂成分可能与抗病毒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例如通过影响肝脏的代谢酶系统改变药物疗效。
某些中药成分可能增加肝脏负担,对于已有肝损伤的患者需特别谨慎,以免加重肝功能异常。
如果同时存在脾胃虚弱、湿气重等症状,合理使用上述中药可能对整体健康有帮助,但仍需明确剂量和配伍方案。
4.具体建议
在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包括中药)前应咨询主治医生或中医专业人士。其中,需结合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现有治疗方案以及身体状况作出综合评估,避免盲目用药引发不良后果。
避免自行加用或更改药物种类和剂量,尽量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坚持定期随访和监测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