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前入路:
前入路通常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或骨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的情况。
通过此入路可以直接接触椎间盘和椎体,便于移除病变组织,并安装人工椎间盘或进行椎体融合。
手术切口位于颈部前方,一般来说恢复较快,但可能会影响吞咽功能和声音一段时间。
2.后入路:
后入路适用于颈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及后方骨性结构压迫脊髓的情况。
这种方法允许较大范围地减压,特别是对多节段病变时更为有效。
手术切口在颈部后方,通常不会影响喉部功能,但有可能出现肌肉疼痛或僵硬感。
3.个体化选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诊断、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既往治疗史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考虑手术的风险、术后恢复以及潜在并发症。
不同的手术入路各有优劣,应结合临床实际状况和医生建议做出最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