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钙通道阻滞剂:这些药物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心脏和血管的细胞来降低血压,帮助放松血管。但它们也可能导致外周血管扩张过度,从而引起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部位。常见的药物如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等。
2.α-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通过阻止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中的α-受体结合,使得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这种机制也可能导致体液渗出至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常见代表药物有多沙唑嗪。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虽然这些药物通常不直接导致水肿,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通过复杂的代谢途径引发水肿反应。这类药物包括赖诺普利和依那普利等。
针对不同类型药物的水肿副作用,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换用其他类型的降压药进行处理。在使用降血压药物期间,如果出现明显水肿,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