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形成原因:
皮下结节通常是由炎症、感染或其他病理过程引起的,是一种局部的、较为坚硬的肿块。可能与免疫反应或外伤有关,也可能是一些慢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的表现。
血管瘤则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畸形,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由异常增生的血管细胞构成,属于先天性疾病。
2.临床特征:
皮下结节常表现为皮肤下可触及的坚硬或柔软的肿块,大小不一,边界清晰或模糊,可能伴随疼痛、按压敏感或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血管瘤一般呈红色或紫色,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按压时会褪色,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增大或缩小。
3.发生部位:
皮下结节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关节附近或皮肤下组织。
血管瘤多见于头部、颈部以及躯干等处的皮肤和黏膜。
4.诊断和处理:
皮下结节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有时需要影像学检查或活检以明确性质。
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超声或MRI评估。
皮下结节通常需要根据其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而血管瘤多数情况下可自行消退,仅在影响美观或功能时考虑治疗。了解二者的区别有助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医学建议和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