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肛门括约肌分为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两部分:
内括约肌是由平滑肌组成的环状结构,不受意识控制,功能是维持静息状态下的肛门闭合。
外括约肌则由骨骼肌构成,可以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辅助控制排便过程。
2.在肛瘘形成过程中,感染通常从肛腺开始穿透至内括约肌或外括约肌:
如果瘘管位于内括约肌以上(高位肛瘘),可能干扰到直肠内部的深层组织。
如果瘘管涉及外括约肌(低位肛瘘),其范围可能更加表浅,但仍然会对括约肌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3.根据瘘管是否穿过括约肌,可以将肛瘘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
简单型肛瘘通常不穿越括约肌,仅限于皮肤表面和少量肛门周围组织。
复杂型肛瘘可能跨越较大范围的括约肌,这可能导致术后控制力下降的风险。
4.括约肌在肛瘘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手术治疗肛瘘时,需尽量保护括约肌的完整性,以避免术后出现肛门失禁。
对于穿越括约肌的肛瘘,常采用挂线疗法、皮瓣修复等技术,旨在清除病灶同时维护括约肌功能。
括约肌的健康对于维持肛门控便能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