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后肛门疼痛应该怎么处理

2025-04-1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排便后肛门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包括肛裂、痔疮、肛周脓肿或直肠黏膜损伤等。治疗和缓解方法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应以减轻症状、防止恶化为目标。

1.肛裂

肛裂是排便时肛管皮肤撕裂引起的疼痛,常伴有少量出血和便后持续疼痛。

多饮水,每日保证1500-2000毫升水分摄入,以软化大便。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改善便秘。

坐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2至3次,可以使用温水清洁,促进愈合和舒缓刺激。

外用药物,如含利多卡因的局部麻醉剂或促进伤口修复的软膏,应按医生建议使用。

2.痔疮

痔疮是静脉曲张引发的症状,可表现为肛门疼痛、瘙痒或出血。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每隔1小时适当活动几分钟。

保持大便通畅,同样通过饮水和增加膳食纤维调整饮食结构。

使用抗炎镇痛药膏,如含氢化可的松成分的药物,能暂时缓解肿胀和疼痛。

持续严重者需要就医,接受硬化剂注射、橡皮圈结扎等非手术治疗,或选择手术切除。

3.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通常由感染引起,会导致剧烈疼痛、红肿和体温升高。

早期脓肿发展时,不建议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通过外科引流排脓。

若已出现感染扩散迹象,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手术后需保持术区清洁,预防感染复发。

4.其他原因

排便习惯不良或过度用力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紧张,引发疼痛。建议调整排便姿势,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过度用力。对罕见病因如肛瘘或直肠脱垂,需要专科医生评估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若疼痛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频繁出血、体温升高及排便困难,应尽早诊断明确具体病因并给予相应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并增加复杂性。

免费咨询